潜中简报
2013年第25期(总第184期)
安徽省潜山中学办公室编发 2013年12月7日
破解难题 觅取真经
学校组织行政人员教研组长赴枞阳考察学习
12月5日,我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在校长李志华的率领下赴枞阳中学、浮山中学考察学习。两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就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层交流。
枞阳中学是我们此行考察学习的第一站。枞阳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46年,2011年搬迁至县城银塘东路北侧,新校区占地面积390多亩,整个校区分为教学行政区、综合区、生活区、运动区、入口广场和景观共享区六个功能区,各类建筑规划合理,功能明确,绿化、景观安排有致。我们徜徉在校园美景里,感受着“尚和乐、竞一流”的美丽枞中,乘车的疲惫顿失。
在交流会上,枞阳中学周雪松校长就办学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涵发展的统一”作了诠释,强调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着力抓好起始年级养成教育;抓好分层管理,确立以年级部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教职工为依托的常规管理模式,实行管理的“无缝对接”;毕业班教学早规划、重落实;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求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新课改展示课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有效课堂”。这些理念和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校与枞阳中学目前办学格局相似,而枞阳中学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新校区,大气磅礡;新理念,引领发展;新目标,将更上台阶。
我市以县名命名的学校(除岳西中学外)都建设了新校区,而我校占地不到60亩,校园狭小,班额过大。县里一些领导、有识之士、潜中几任校长曾多次呼吁建设我校新校区。近年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调整城区学校布局”的调研也曾进行多次,建设潜中新校区是顺应潜山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潜中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希望全体潜中人做好自己,为推动新校区的建设尽己绵薄之力。
离开枞阳中学,约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枞阳浮山中学,刚下车,古朴和宁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眼前的浮山中学傍山而建,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廊回塔耸,曲径通幽,优雅朴素,风景如画。
浮山中学是一所有着近90年校史并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历经风雨沧桑和革命洗礼,如今的浮山中学已跻身为安徽省境内有办学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高中,尤其是在教育现代化并日趋城镇化的今天,浮山中学这所农村中学却仍然能够保持快速发展,格外引人瞩目。
唐晓发校长及校级班子对我们事先所拟命题的回答,我们深感务实高效,浮山中学地处山区农村,师生食宿在校,交通、信息相对闭塞,条件艰苦简陋,全体教师依旧默守淡泊,安居乐教,抱寒守志,至今每月只有72元班主任津贴的班主任却全天候地跟班管理。条件如此简陋,却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学子,这不能不发人深省。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我们不知道72元还能买到什么,但是,我们都被浮山中学人倾心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也许正是这种精神造成了浮山中学的盛名。在那里,我们读到了“敬业、进德、见智、健体”的浮中人精神,见到了一所农村中学高考一本达线率61.51%的奇迹,也感受了一代代浮中人倾心育人、奉献教育的至诚之心。
归途中,“取经”的我们在思在想,解惑除疑。此行不虚,不虚此行!